2011年6月10日,由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10-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课题研究成果暨《休闲绿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就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委托专项研究《2010-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发布,内容涉及我国国民休闲发展动态、休闲相关产业发展状况、旅游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等发展趋势,以及地方休闲发展经验等问题。同时还发布了第二本《休闲绿皮书》。
其中《休闲绿皮书》指出,我国邮轮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自1990年至今,国际邮轮旅游市场一直维持年均7%的快速增长。据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全球邮轮游客会达到2000万人次,至2015年将超过2500万人次。近些年,世界邮轮市场重心逐步“东移”,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成为许多国际邮轮公司关注的焦点。地跨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大区的中国,不仅是亚洲夏季邮轮航线重要的起始地和目的地,也是冬季邮轮航线的重要停靠点,同时还是全球环游世界航线的必经之地,优越的人文旅游资源吸引着国际邮轮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最近五、六年以来,随着中国世界地位的上升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邮轮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主要体现为:沿海港口频现国际邮轮身影,国际邮轮乘客数量快速增长,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大陆共接待国际邮轮223个航次,较上年增长43%,同年中国大陆邮轮游客出入境人次达到79万;我国现有16个港口城市有过国际邮轮接待经验,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客源发送能力的国际邮轮母港有上海、天津和厦门三大港口;截止2010年年底,在华从事国际邮轮运营业务的机构达到五家,包括意大利歌诗达邮轮、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丽星邮轮、地中海邮轮、公主邮轮等。
虽然近些年我国已相继出台邮轮产业促进的多项政策,但目前邮轮产业体系的发育仍然比较稚嫩,参与全球邮轮经济分工的程度还相当低,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为到港服务和公民出境服务并举阶段。当前我国邮轮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邮轮港口发展缺乏全国统筹、邮轮产业体系建设不够深入、邮轮产业基础环境不健全以及行业发展缺乏体制机制保障”等四大突出问题。
本报告执笔人程爵浩副教授建议,在“邮轮出境旅游大潮很快到来、区域邮轮母港位势即将形成、邮轮市场中国元素日益凸现和邮轮产业体系建设将出现关键性突破”等行业利好趋势的有力促动下,我国邮轮产业发展应尽快做好四方面的工作。